時政要聞
繼年初“新春第一會”后,不到半年時間,河南再次高規格召開全省大會,對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,再部署、再推動。
河南,為什么要下這么大勁兒,來干這件事?
這不僅是許多普通人的疑惑,更是關乎河南未來發展路徑的關鍵之問。
本期《豫觀察》,我們就掰開了揉碎了,來聊聊。
01
小池塘里永遠養不出鯨魚
河南這么“下勁”,甚至有點“著急”,為什么?
先說背景,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,這是中央的戰略決策。用國內大循環的“確定性”,去對沖外部世界的“狂風暴雨”。
河南這么積極,是“中央有號令、河南見行動”的堅定政治自覺,也是想借國家打造的“超級平臺”,實現自己的撐竿跳。
再看河南發展面臨的現實瓶頸,作為人口大省、經濟大省、農業大省,河南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市場潛力。然而,大而不強、多而不優、內需旺盛但外聯不足的挑戰始終存在。
中央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,為河南破局提供了歷史性機遇。
歷史經驗反復證明,誰能率先理解、積極響應并深度融入國家重大戰略,誰就能在發展的“高速路”上搶到快車道。
看看隔壁安徽,為啥這幾年跑恁快?秘訣就仨字:借大勢!抱緊長三角“借船出海”,安徽玩得風生水起。
雖說河南市場再大,能大過14億人的汪洋大海?在小河溝里撲騰,永遠成不了巨鯨!只有跳出河南發展河南,才能打破頭頂的天花板,在星辰大海里找到新大陸。
對河南企業來說,同樣如此。
試想一下,蜜雪冰城要不是把供應鏈鋪滿全國,能把檸檬水價格“打骨折”?如果沒有走出河南,它能成為全球茶飲巨無霸?
全國一盤棋是大勢,跟不上趟?你的市場分分鐘被“吃掉”、被“替代”!
河南大會小會反復講這事,就是要全省干部解放思想,別只盯著自家那一畝三分地。
02
拿著一手好牌還要打得精彩
打過摜蛋的都知道,拿到一手好牌,如果不會搭配,也可能打得稀爛。
河南手里,其實一直握著一把讓兄弟省份眼紅的“王炸”好牌:區位和交通!
過去,河南靠著這些優勢,吃到了不少紅利,比如鄭州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,河南的物流、制造業等產業也受益匪淺。
但牌局在變!湖北、安徽、陜西等地,也在鉚足勁提升樞紐能級,河南的傳統優勢正面臨激烈追趕。更關鍵的是,河南的牌雖好,卻沒能完全打出“春天”的效應:運輸結構仍不夠優,要素“過而不駐、流而不聚”的問題依然突出。
說白了,河南的優勢地位還不鞏固,綜合交通樞紐的輻射能力不夠強!
而實施基礎設施高效聯通行動,就是河南打出的一張關鍵牌。
其中,最受期待的,就是河南發力內河航運。如今,周口港、信陽港、漯河港之外,向西,平頂山港今年要開港;往南,唐河復航項目正加緊干;朝北,賈魯河復航工程也正緊鑼密鼓推進。
內河航運“水路”牌打好了,河南“空鐵水公”多式聯運“組合”牌,也能發揮更大的威力。
就在幾天前,我國出口海外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,從鄭州陸運抵達周口港后,裝船經內河航運轉海運,發往澳大利亞。而根據測算,這一趟,可節省35%至40%的運輸費用。
而河南還有后手牌:發力樞紐經濟!
目標很明確,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、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。
作為全國的“十字路口”,東西南北的貨、人、錢,一直都是如潮水般“流經”河南,卻未能充分沉淀價值,樞紐的輻射力與轉化力亟待提升。
河南就是要靠“樞紐經濟牌”,把過路的“流量”變現,吃更大的蛋糕,讓路過的貨物高效集散于此,讓關聯的產業在此集群扎根,讓尋求機遇的企業在此便捷盈利。
其目標,是實現從“地理區位中心”向“經濟循環樞紐”躍升。
值得關注的是,河南已邁出實質性步伐,省發改委日前公示了首批6個樞紐經濟先行區重點培育名單。這不僅是對重點區域的賦能,更將深刻重塑中原大地的產業布局與空間格局。
03
好的營商環境靠補貼換不來
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,河南一邊向外“借東風”,一邊“練內功”:逼產業“騰籠換鳥”,更逼營商環境“鳳凰涅槃”!
以前關起門,那些低端產能、高耗能項目,靠地方保護還能“混日子”。現在全國貨比貨,分分鐘露怯、掉隊、被淘汰!
以前招商引資,搞“抽屜協議”空頭支票、“新官不理舊賬”耍花槍?現在規則透明,玩不轉、行不通!
在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推進會上,就明確提出,“要統一政府行為尺度,實施招標投標領域改革攻堅,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”。
有些地方總覺得,多給補貼、多給優惠,就能換來好的營商環境,錯了!
企業要啥?要的是一個穩定、可預期的環境!是遇到問題,有地方講理、有渠道解決!是政府部門能急企業所急、想企業所想,主動服務、靠前服務!
就在日前,聚焦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,河南一口氣印發了“十大攻堅方案”,雖側重點各有不同,但歸根結底,都是對營商環境的優化。
其中,有兩項很值得關注。其一,是杜絕多頭查重復查,推行“一業一查”,一個行業一張清單、一次聯合檢查搞定,給企業減負;其二,是為防止“隨意”處罰,給市場監管執法劃紅線、定標準。
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,背后機會巨大,迎接它、讀懂它、擁抱它、抓住它!
總策劃:王仁海
策劃:盧慎勇 劉林軍
記者:夏繼鋒 梁德寶 米方杰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
|
繼年初“新春第一會”后,不到半年時間,河南再次高規格召開全省大會,對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,再部署、再推動。
河南,為什么要下這么大勁兒,來干這件事?
這不僅是許多普通人的疑惑,更是關乎河南未來發展路徑的關鍵之問。
本期《豫觀察》,我們就掰開了揉碎了,來聊聊。
01
小池塘里永遠養不出鯨魚
河南這么“下勁”,甚至有點“著急”,為什么?
先說背景,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,這是中央的戰略決策。用國內大循環的“確定性”,去對沖外部世界的“狂風暴雨”。
河南這么積極,是“中央有號令、河南見行動”的堅定政治自覺,也是想借國家打造的“超級平臺”,實現自己的撐竿跳。
再看河南發展面臨的現實瓶頸,作為人口大省、經濟大省、農業大省,河南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市場潛力。然而,大而不強、多而不優、內需旺盛但外聯不足的挑戰始終存在。
中央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,為河南破局提供了歷史性機遇。
歷史經驗反復證明,誰能率先理解、積極響應并深度融入國家重大戰略,誰就能在發展的“高速路”上搶到快車道。
看看隔壁安徽,為啥這幾年跑恁快?秘訣就仨字:借大勢!抱緊長三角“借船出海”,安徽玩得風生水起。
雖說河南市場再大,能大過14億人的汪洋大海?在小河溝里撲騰,永遠成不了巨鯨!只有跳出河南發展河南,才能打破頭頂的天花板,在星辰大海里找到新大陸。
對河南企業來說,同樣如此。
試想一下,蜜雪冰城要不是把供應鏈鋪滿全國,能把檸檬水價格“打骨折”?如果沒有走出河南,它能成為全球茶飲巨無霸?
全國一盤棋是大勢,跟不上趟?你的市場分分鐘被“吃掉”、被“替代”!
河南大會小會反復講這事,就是要全省干部解放思想,別只盯著自家那一畝三分地。
02
拿著一手好牌還要打得精彩
打過摜蛋的都知道,拿到一手好牌,如果不會搭配,也可能打得稀爛。
河南手里,其實一直握著一把讓兄弟省份眼紅的“王炸”好牌:區位和交通!
過去,河南靠著這些優勢,吃到了不少紅利,比如鄭州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,河南的物流、制造業等產業也受益匪淺。
但牌局在變!湖北、安徽、陜西等地,也在鉚足勁提升樞紐能級,河南的傳統優勢正面臨激烈追趕。更關鍵的是,河南的牌雖好,卻沒能完全打出“春天”的效應:運輸結構仍不夠優,要素“過而不駐、流而不聚”的問題依然突出。
說白了,河南的優勢地位還不鞏固,綜合交通樞紐的輻射能力不夠強!
而實施基礎設施高效聯通行動,就是河南打出的一張關鍵牌。
其中,最受期待的,就是河南發力內河航運。如今,周口港、信陽港、漯河港之外,向西,平頂山港今年要開港;往南,唐河復航項目正加緊干;朝北,賈魯河復航工程也正緊鑼密鼓推進。
內河航運“水路”牌打好了,河南“空鐵水公”多式聯運“組合”牌,也能發揮更大的威力。
就在幾天前,我國出口海外最大直徑泥水盾構機,從鄭州陸運抵達周口港后,裝船經內河航運轉海運,發往澳大利亞。而根據測算,這一趟,可節省35%至40%的運輸費用。
而河南還有后手牌:發力樞紐經濟!
目標很明確,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、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。
作為全國的“十字路口”,東西南北的貨、人、錢,一直都是如潮水般“流經”河南,卻未能充分沉淀價值,樞紐的輻射力與轉化力亟待提升。
河南就是要靠“樞紐經濟牌”,把過路的“流量”變現,吃更大的蛋糕,讓路過的貨物高效集散于此,讓關聯的產業在此集群扎根,讓尋求機遇的企業在此便捷盈利。
其目標,是實現從“地理區位中心”向“經濟循環樞紐”躍升。
值得關注的是,河南已邁出實質性步伐,省發改委日前公示了首批6個樞紐經濟先行區重點培育名單。這不僅是對重點區域的賦能,更將深刻重塑中原大地的產業布局與空間格局。
03
好的營商環境靠補貼換不來
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,河南一邊向外“借東風”,一邊“練內功”:逼產業“騰籠換鳥”,更逼營商環境“鳳凰涅槃”!
以前關起門,那些低端產能、高耗能項目,靠地方保護還能“混日子”。現在全國貨比貨,分分鐘露怯、掉隊、被淘汰!
以前招商引資,搞“抽屜協議”空頭支票、“新官不理舊賬”耍花槍?現在規則透明,玩不轉、行不通!
在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推進會上,就明確提出,“要統一政府行為尺度,實施招標投標領域改革攻堅,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”。
有些地方總覺得,多給補貼、多給優惠,就能換來好的營商環境,錯了!
企業要啥?要的是一個穩定、可預期的環境!是遇到問題,有地方講理、有渠道解決!是政府部門能急企業所急、想企業所想,主動服務、靠前服務!
就在日前,聚焦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,河南一口氣印發了“十大攻堅方案”,雖側重點各有不同,但歸根結底,都是對營商環境的優化。
其中,有兩項很值得關注。其一,是杜絕多頭查重復查,推行“一業一查”,一個行業一張清單、一次聯合檢查搞定,給企業減負;其二,是為防止“隨意”處罰,給市場監管執法劃紅線、定標準。
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,背后機會巨大,迎接它、讀懂它、擁抱它、抓住它!
總策劃:王仁海
策劃:盧慎勇 劉林軍
記者:夏繼鋒 梁德寶 米方杰
![]() |
|
![]() 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