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萬人搬遷”到“萬人心安”:河南盧氏興賢里社區解好基層治理“新考題”
更新時間:2025/7/21 19:48:18 來源:中國青年網
中國青年網訊 “從祖祖輩輩居住的深山里搬到社區生活,變化太大了,生活真是好!睆80多公里外的官坡鎮沙溝村搬遷至興賢里社區后,居民馬建斌不僅開了自己的羊肉館,還兼顧著山里的香菇、煙葉種植,談起如今的生活,他的話語里滿是質樸的喜悅。
馬建斌的“安心”,是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——盧氏縣興賢里社區萬余名人民群眾的共同感受。這里安置著來自全縣18個鄉鎮、232個行政村的2757戶11227名建檔立卡脫貧群眾。把上萬名生活習慣、背景各異的人民群眾從“故土”遷到“新居”,不僅是空間的轉移,更是一場涉及產業發展、社區融入、文化重塑的深度變革。如何讓“萬人搬遷”真正走向“萬人心安”,是擺在基層治理者面前的一道時代“新考題”。
圖為興賢里社區全景。 何青 翻拍
“安身”更要“安心”
搬得出,還要穩得住、能致富、生活好。為了讓人民群眾的“錢袋子”鼓起來,興賢里社區的答案寫在田間地頭和社區工廠里。
盧氏縣圍繞食用菌、中藥材、林果、蜂產業、旅游五大產業鏈,先后在安置點周邊建成71個產業基地,帶動2583戶搬遷群眾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。社區還通過開展精準就業培訓、引進企業本地建廠、合理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,實現易地搬遷群眾零就業家庭“動態清零”。如今,無論是經營自家小館的馬建斌,還是在社區附近工廠上班的婦女,都在用自己的雙手編織著幸福生活。
安身還要安心。社區里,學校、警務室、衛生服務站、日間照料中心、綜合農貿市場、文化廣場等一應俱全。覆蓋全社區的醫療服務,確保群眾“病有所醫”;“月月有活動、節節有慶!钡奈幕笪枧_,則讓來自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在歡聲笑語中融為一家人。
圖為興賢里社區書屋。 何青 翻拍
“智治”更要“善治”
管理一個萬人社區,千頭萬緒,考驗著治理的智慧和溫度。興賢里社區給出的答案是推進“五基四化”建設,實現治理高效、和諧穩定。社區通過科技賦能,探索出一條“智能”與“善治”相結合的新路。
據了解,社區創新開發了“智慧興賢里”綜合服務平臺,將黨建引領、社區服務、興業發展、防返貧、社區治理、文化融合六大模塊全部納入數字化管理。以30個居民組為網格單位,將社區兩委干部和202名公益崗就地轉化為網格員,將社區學校、銀行、物業、公安、衛生等服務單位納入專屬服務網格,利用手機APP小程序“隨手拍、隨聲錄、隨時報”,隨時隨地一鍵上報排查發現的矛盾糾紛和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跟蹤落實到位,真正讓人民群眾參與社區網格治理,成為社區治理的主人。
圖為“智慧興賢里”綜合服務平臺。 何青 攝
科技的背后,是人的溫度。社區構建了“大網格聯動+微網實格運轉”的治理機制,223名社區干部和網格員是這個“大家庭”的貼心管家。社區還建立了“紅黃藍”三級關愛走訪常態化、長效化管理體系,每月通過對網格員、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入戶走訪影像資料、戶問題上傳和線下走訪、行業部門預警等情況匯總分析,對發現的問題戶及時研判、及時納入、及時幫扶,牢牢守住不發生一戶一人返貧底線。
如今的興賢里,街道寬闊,新樓林立。廣場上,孩子們嬉笑打鬧,老人們悠閑健身。從深山到新城,從“憂居”到“優居”,興賢里社區的萬余名人民群眾不僅實現了安居夢,更在這片熱土上,找到了歸屬感和幸福感,共同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基層善治新畫卷。(張朝陽)